Archive: 2022年7月19日

反食品浪费,企业可以做什么?


中国反食品浪费法律政策的发展


近两年或者说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对于食品浪费的问题特别的关注,陆陆续续出台了大量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整个国家的发展角度来讲,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阶段。在一个特定的阶段中,当我们想要理解中国法律政策时,我们一定要从一个更加宏观和高度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在当下中国语境之下,中国的反食品浪费显得尤为的重要。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甚至不亚于能源的安全问题,尤其是放在现在的大背景之下,涉及到中美贸易战的问题也好,俄乌冲突的问题也好,都会体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更进一步的,对于国家、中央来说,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如果是一个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就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思考中国当政者和立法机关对这个问题的考量,包括对我们国内的企业的引导和价值塑造,这样思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经常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食品浪费的问题就会显得尤为的重要。


第二个背景原因也就是我们经常现在特别关注到的问题,即为双碳时代的需要。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已经非常明确提到了我们的单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问题,在中央的文件当中也非常明确地提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而我们在实现双碳时代的时候,它其实有两端,一个叫开源,另外一个是节流,如何从食品浪费角度减少碳排放也好,本质上就是绿色低碳消费加快提升食品的绿色化和绿色水平。在这样的目的下,反食品浪费是双碳的一个必然要求。以上是我想谈到关于反食品浪费的立法背景。


中国反食品浪费的法律政策的发展过程


从新中国角度来说的话,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宪法,1982年的宪法当中第12条也非常明确提到了“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当然,宪法所提到的反对浪费,它不仅仅是反对食品浪费,任何东西浪费也包括其中。所以这是第一个内容,中国反食品浪费的宪政基础。到了2014年的时候,国家有中办和国办的正式发文,提出要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但是这一意见更多的是提到了机关单位,它没有针对于企业提出更多的要求,更多针对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求进行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这个更多是政策层面的一种倡导性工作。


到了现在,也就是去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法律法规,一个就是2021年初全国人大制定的《反食品浪费法》,以法治化的方式推进食品浪费的依法治理。关于反食品浪费,它不再是一种道义上的倡导,而变成了法律上的强制要求。在2021年底的时候,四部委又印发了一个关于反食品浪费的工作方案,更加明确了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这是一个立法的大方向。


反食品浪费法一共是32条,从法律的整体的条款来看,更多是一种规范性的内容,也就是要求我们的餐饮的服务企业、单位的食堂、旅游的经营者,以及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等需要遵循的反食品浪费的责任,所以从立法目的上来说,它也非常明确提到了我们要为防止食品浪费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立法定位上来说,更多就是一种规范,要求不同的企业,无论是餐饮企业、商超还是生产企业,都在反食品浪费法所涵盖的范围之内,这是立法的定位。




中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内容


《反食品浪费法》,所提到的食品到底是什么,浪费是什么?。这些概念我们需要跟大家做一个解释。


什么叫食品呢?根据反食品浪费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来说,食品这一概念是指各种供人体食用或饮用的食物。在2018年的时候,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做了一个内部的食品分类体系,包括像饮料、乳制品、肉制品、方便食品、饼干,一共有32类,都属于食品的范畴。所以,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来说的话,食品也包括了成品和原料,原料也在反食品浪费法当中所提到的食品的范畴,所以企业在判断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是否属于反食品浪费法所调整范畴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标准当中找到定位,从标准中来确定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是否在法律的管辖范围之内。


什么是浪费?浪费,按照反食品浪费法的规定来说,浪费的法律定义是对可安全食用或饮用的食品,未按照其功能的目的合理使用,包括因为废弃、不合理利用而导致食品的减少或质量的下降。常见的浪费行为包括消费者在餐饮企业里产生的大量剩菜剩饭,以及分发的矿泉水,喝了几口就扔掉等,这些都叫浪费。还比如说有一些储存的环节,储存的设置非常的简陋,遭受了虫害、鼠害和发霉的侵害,这也叫食品浪费,在运输的环节中,在食品的包装、装卸以及运输当中,遭受了雨水的撒漏、污染,或者说野蛮的装卸,造成了这种浪费,这也在法律所涵盖的范围之内。还有食品的加工环节,有一些企业因为精益求精,对食品做了大量的加工,大量的营养成分在粮食加工当中白白浪费掉,在生产某一个产品的时候,这都是常见的浪费行为。当然,也要注意到法律所提到的食品浪费,是针对可安全食用的食品发生上述行为才叫浪费。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一个西瓜,它坏掉了,我们把坏掉的切掉扔掉了,这不算是浪费。因为坏掉的部分已经不属于安全使用的这个范畴,所以我们需要把它处理掉。但如果说在储存环节没有保管好,导致这个西瓜坏掉了,这叫浪费,这也是反食品浪费当中重点需要大家理解的内容。


反食品浪费法更多明确了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的责任。概括来看,主要分成对六种企业的要求。


第一,餐饮经营企业的要求。例如,要求餐饮企业建立起食品中采购、存储、加工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员工的培训来减少浪费。同时,也要求对消费者进行提示,要粘贴反食品的标识,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还可以对消费者进行光盘行动给予奖励,对浪费的可以进行一些处罚,包括通过这种技术化手段建设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科学管理和减少这个过程当中的浪费问题。


第二,外卖平台的要求。像中国的美团、饿了吗这样的一些外卖平台,法律也明确要求,必须在显著的方式提示消费者要适量点餐,要求平台页面向消费者提供食品的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等信息,也就是说对平台企业来说,你要做到这些行为,要告诉消费者在点餐的时候,不能浪费的分量是多少、规格是多少、使用人数是多少,这些信息外卖平台都有非常明确的告知义务。


第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改善食品的这种存储、运输、加工的条件,防止食品的变质,降低存储运输的这种损耗,提高食品的这种利用率,避免过度的加工和过度的使用原材料,这也都是食品生产企业当中所提到的一些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法律对于单位的食堂,反食品浪费法所提到的企业本身的食堂等等也有要求,要求建立起健全食堂用餐管理制度,制定防止食品浪费的一些措施,包括进行宣传教育,建立食品的储存、采购动态的管理,根据单位的用餐人数做好合理的采购和配餐,所有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食堂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第五,是针对网络音视频服务企业的要求。比如说做直播相关音视频和做广告。在广告当中也不能有违背和违反食品浪费的行为,如果有的话,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情节严重的还要停止提供相应的服务,再由网信部门来进行处理和处罚。不仅是网络音视频,传统的媒体也都不能对外发布相关的信息。再比如说一些大吃大喝的栏目,按照目前的反食品浪费法来说,是不允许再上线什么大胃王这样的节目,因为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浪费。


第六,食品经营企业的要求。比如说商超、超市,法律有要求这些企业要干什么,例如对于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要分类管理,作出特别标识,或者集中陈列销售,这也是对大商超的一些管理要求。所以总体来看,国家也是鼓励行业协会和商会加强行业的管理和行业自律,包括建立行业的标准,加强行业监管和分析,这也都是在反食品浪费法当中所提到的内容。还有是国民法律责任,在这里面我就不展开说了,因为法律责任和法规是非常细的。


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发改委,商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和粮食储备局发布了反食品浪费的工作方案,由这几个部委共同发布,主要是提到四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推进粮食的节约减损,遏制餐饮行业的食品浪费和加强公共机构的餐饮节约、促进食品的合理利用。简单地把这四个板块内容和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内容,关于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环节来说。它也包括了对于粮食在消费前、在种植前的反浪费要求。这个工作其实在今年五月份,就2022年的5月27号,农业农村部和发改委就专门印发了主粮作物这个机收损失的检测调查。那么农业农村部和发改委共同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针对主粮作物,就是水稻、玉米和小麦这样的主粮作物,在单季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的一个县里头,要专职专门做这种检查和调查工作,看看有没有导致食品浪费产生的具体工作。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工作方案在去年年底印发以后,在今年是有具体的落地的工作,不同部委根据工作方案开展不同的工作,在于我们的粮食的节约减损环节。国家非常明确说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节约的减损的标准体系的建立,也就是说要建立标准来减少食品浪费,但这个标准的范围就很广很宽了,这也包括在2021年的12月30号的时候,国家粮食储备局也发布了一个计划,计划要开展粮食标准的修订和标准样品的计划,对粮食作物的加工、存储以及等等的整个全流程、全链条的标准进行完善修订,要建立粮食节约减损的标准,这也是国家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正式发文,由各个部委涉及到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工作的部门和岗位,谁在具体负责这个事情,这也是在推进的工作。


第二个内容主要是针对的是餐饮行业的管理。要完善餐饮行业标准,大力推广行业自律行为,包括开展餐饮行业的效果评估,比如说采取了什么样的一些措施,它达到一个什么效果,这也是有具体的工作安排。再举个例子来说,今年的七月,商务部就已经明确发文,需要今年有一个立法的计划,主要就是修订餐饮业的经营管理办法,根据2014年商务部制定的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按照今年的工作要求,进行修订的主要背景原因,就是要把反食品浪费的内容加入在餐饮行业管理的要求里面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餐饮企业的话,食品浪费也不再是一种道义性的要求,而是一种法律性的要求。


第三个部分,要求加强对于公共机构的餐饮节约,这主要是对于机关单位的食堂,包括学校等等的一些管理性要求。


第四个部分,就是促进食品的合理利用,促进食品合理利用。同时,也可以建立起食品的需求对接机制,比如说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情况下,向有关的这些社会组织,公益机构来进行捐赠。建立临期食品的销售体系,尤其对于商超是非常的重要,包括提到的在包装上要标识最佳使用日期,保质期等等,这都是非常具体的要求。


接下来我跟大家谈一谈,从工作方案角度来说,我们到底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反食品浪费目标。去年在反食品浪费法工作方案推动的时候,其实也非常明确提到了一个2025的目标,也就是说在2025年之前要完成粮食安全各个产业、各个链条的反浪费目标。对于粮食安全的减损措施更加硬化,更加的细化,更加的实化,要推动粮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同时也要求对于节粮减损体系的建设、标准的建设,以及监测体系的基本建设。


今年是2022年,还剩三年的时间去健全治理和机制,对于光盘行动要深入开展,食品浪费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工作方案当中明确提到的2025的目标。中国政府在建立目标的时候就剩三年的时间了,对于企业来说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企业开展反食品浪费的意义


企业为什么要做反食品浪费?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一,反食品浪费是法律的必然要求,如果没有做好反食品浪费的话,会面临着相应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虽然从数字来看,按照规定,罚款的金额对于企业来说并不算很大,但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企业,一旦被行政处罚,其品牌和声誉所遭受到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的巨大。所以,做好反食品浪费不是一个道义性的要求,而是法律当中必然的要求。


第二,做好反食品浪费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体现,无论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环保,还是说临期食品的捐赠,这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社会对于品牌和公众的期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食品浪费也是整个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也是公众对其的期待。尤其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如果说某一个企业的某一个行为有造成食品浪费的话,他所遭受到的舆论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企业在反食品浪费中的工作要点


最后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从法律角度来说,企业在反食品浪费当中可以做什么事情。


第一,企业可以把反食品浪费纳入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从民法典开始,有一个重要条款叫绿色原则,这是2021年民法典在制定的时候出现的一个非常新的民事基本原则。


什么叫绿色原则?绿色原则就是要节约、要环保。节约环保,也就是说从整个企业的运营发展而言,需要从战略方面当中要进行高度的重视,所以要将绿色和反食品浪费纳入到整个企业的战略发展和文化,包括在员工培训、企业采购和运营端当中,都要将反食品浪费纳入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的工作如果说我们都是从下面往上做的话,这是非常难,所以建议企业这一端要非常高度的重视,将来纳入整个发展的战略。


第二,要具体开展反食品浪费的工作,比如说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减少过程当中的食品损耗,可以考虑这个临期食品的这种打折促销和提倡光盘行动等等。不同的企业根据反食品浪费法的规定和工作方案的内容,针对企业的特点,分别开展不同的反食品浪费的工作,并且要融入到工作里面去。


第三,要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司运营的全流程,在战略上不仅要重视它,在战术上、工作上还要贯彻落实。比如说在一个企业营销方面,要考虑相关的策划会不会导致食品浪费的发生,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在做一些营销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无论是营销活动还是广告,是否会导致食品浪费的产生。


比如说去年的“泡泡玛特事件”当中,可能营销活动的机制会引导消费者产生食品浪费的现象,所以企业在做产品营销活动策划的时候,要保证这个策划案不会产生食品浪费的问题。因此,企业要做好先行的预案,建立反食品浪费的处理的机制。


第四,企业要积极参与反食品浪费的测量标准和评估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做好自身,还要同时完成行业知识建设,这两个内容不是冲突的,它是并列共通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反思浪费的测量评估标准的制定的工作,推动行业的发展。我相信,对企业来说,这是必须要去开展的事情。


第五,就是要建立临期食品的捐赠和对于公众的倡导,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担起反食品浪费的社会责任。开展临期食品的捐赠,包括临期食品的这种销售的体系的建立,这都是企业反食品浪费措施当中可以去做的事情。



作者 | 何国科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致诚社会组织